物竞编号 0MKL
分子式 C40H36O4P2Pd
分子量 749.09
标签 Bis(acetato)bis(triphenylphosphine)palladium(II)

编号系统

CAS号:14588-08-0

MDL号:MFCD00010013

EINECS号:238-628-4

RTECS号:暂无

BRN号:暂无

PubChem号:24853498

物性数据

1.性状:柠檬黄无定形晶体

2.熔点(℃):136

3.溶解性:溶于乙腈、苯、1,4-二氧杂环己烷、DMF、DMSO和THF,微溶于石油醚。

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

主要的刺激性影响:

在皮肤上面:刺激皮肤和粘膜;

在眼睛上面:刺激的影响;

生态学数据

暂无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无可用的

2、摩尔体积(cm3/mol):无可用的

3、等张比容(90.2K):无可用的

4、表面张力(dyne/cm):无可用的

5、介电常数:无可用的

6、极化率(10-24cm3):无可用的

7、单一同位素质量:748.112365 Da

8、标称质量:748 Da

9、平均质量:749.079 Da

计算化学数据

1、   氢键供体数量:0

2、   氢键受体数量:4

3、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6

4、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80.3

5、   重原子数量:47

6、   表面电荷:0

7、   复杂度:227

8、   同位素原子数量:0

9、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0、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1、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2、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3、   共价键单元数量:5

性质与稳定性

对空气和湿气敏感,易吸潮。

贮存方法

在-18℃及氩气氛下保存

合成方法

由醋酸钯Pd(OAc)2和三苯基膦PPh3在苯溶液中反应制备。

用途

二(三苯基膦)醋酸钯主要用于偶联反应和环化反应,同时也可用于还原反应和羰基化反应。在许多催化反应中,二(三苯基膦)醋酸钯会首先原位生成Pd(0),它才是反应的真正活性物种。

催化剂二(三苯基膦)醋酸钯能够用于许多底物的偶联和二聚反应。如在甲酸、三乙胺存在下催化异戊二烯二聚反应得到1,6-二烯和1,7-二烯 (式1)[1],这两种异构体可用于制备萜烯。

虽然通常在Heck芳基化和乙烯基化反应中使用的催化剂都是Pd(OAc)2,但二(三苯基膦)醋酸钯同样可用于类似反应,如催化2-溴丙烯与苯乙烯或苯乙炔的偶联反应得到二烯或烯炔化合物 (式2,式3)[2]

二(三苯基膦)醋酸钯还可催化芳基碘化合物与α,β-不饱和酮或醛的偶联反应(式4)[3],以及在碱存在下能有效催化乙烯基或芳基的三氟磺酸盐与各种端炔的偶联反应 (式5)[4]。加入n-Bu4NCl可以提高产率。

催化剂二(三苯基膦)醋酸钯还可实现以1,6-烯炔为底物的分子内成环反应。根据底物取代基的不同,分别得到1,3-二烯和1,4-二烯产物 (式6,式7)[5]。催化剂二(三苯基膦)醋酸钯实现的环化反应具有高度的立体控制性,如与甲酸、三正丁基胺共同作用能一锅法实现α,β-炔酯的氢芳基化反应,高立体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地得到官能化的丁烯羟酸内酯化合物[6]

乙烯基和芳基三氟磺酸盐在催化剂二(三苯基膦)醋酸钯存在下还能发生还原反应,如用于当归根素的全合成 (式8)[7]

在CO存在下,催化剂二(三苯基膦)醋酸钯还能实现不饱和底物的羰基化反应。

安全信息

危险运输编码:暂无

危险品标志:有害

安全标识:S22 S24/25

危险标识:暂无

文献

1. (a) Neilan, J. P.; Laine, R. M.; Cortese, N.; Heck, R. F. J. Org. Chem., 1976, 41, 3455. (b) Cacci, S.; Felici, M.; Pietroni, B. Tetrahedron Lett., 1984, 25, 3137. 2. Dieck, H. A.; Heck, R. F. J. Org. Chem., 1975, 40, 1083. 3. Cacchi, S.; Arcadi, A. J. Org. Chem., 1983, 48, 4236. 4. Arcadi, A.; Burini, A.; Cacchi, S.; Delmastro, M.; Marinelli, F.; Pietroni, B. R. J. Org. Chem., 1992, 57, 976. 5. (a) Trost, B. M.; Lautens, M. J. Am. Chem. Soc., 1985, 107, 1781. (b) Trost, B. M.; Chung, J. Y. L. J. Am. Chem. Soc., 1985, 107, 4586. 6. Trost, B. M.; Lautens, M.; Chan, C.; Jebaratnam, D. J.; Mueller, T. J. Am. Chem. Soc., 1991, 113, 636. 7. Cacchi, S.; MOrera, E.; Ortar, G. Tetrahedron Lett., 1984, 25, 4821. 8.参考书:现代有机合成试剂<性质、制备和反应>;胡跃飞 付华 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 7-5025-8542-7

备注

暂无

表征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