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竞编号 0KLY
分子式 Cl2S2
分子量 135.04
标签 暂无

编号系统

CAS号:10025-67-9

MDL号:MFCD00011446

EINECS号:233-036-2

RTECS号:WS4300000

BRN号:暂无

PubChem号:24849698

物性数据

1.       性状:浅琥珀色到带黄红色发烟油状液体,有窒息性、刺激性恶臭。

2.       密度(g/mL,25℃):1.688

3.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4.7

4.       熔点(ºC):-80

5.       沸点(ºC,常压):138

6.       沸点(ºC,5.2kPa):未确定

7.       折射率:n20/D1.658

8.       闪点(ºC):未确定

9.       比旋光度(º):未确定

10.    自燃点或引燃温度(ºC):未确定

11.    蒸气压(kPa,20ºC):0.907

12.    饱和蒸气压(kPa,60ºC):未确定

13.    燃烧热(KJ/mol):未确定

14.    临界温度(ºC):未确定

15.    临界压力(KPa):未确定

16.    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未确定

17.    爆炸上限(%,V/V):未确定

18.    爆炸下限(%,V/V):未确定

19.    溶解性:溶于苯、醚、二硫化碳,是硫、碘、金属氯化物、有机化合物的优良溶剂。

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小鼠吸入LC50:150 ppm;有催泪性和刺激性。

生态学数据

通常对水体是稍微有害的,不要将未稀释或大量产品接触地下水,水道或污水系统,未经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27.74

2、摩尔体积(cm3/mol):79.2

3、等张比容(90.2K):210.3

4、表面张力(dyne/cm):49.6

5、介电常数:无可用的

6、极化率(10-24cm3):10.99

7、单一同位素质量:133.881845 Da

8、标称质量:134 Da

9、平均质量:135.036 Da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2.5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2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50.6

7.重原子数量:4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6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性质与稳定性

1.在室温下十分稳定,但在100℃时分解为硫和氯,在300℃时则完全分解。能被金属还原生成氯化物和硫化物,用氯气饱和可生成二氯化硫等。能与金属氧化物或金属硫化物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在室温下的干燥一氯化硫对铜和铁均无腐蚀性,但含有水分时则腐蚀性极强。

贮存方法

常温密闭避光,通风干燥处

合成方法

1. 合成法 先将硫黄粉投入夹套反应器内,然后通入蒸汽加热,同时通入小量氯气,经反应1h后停止加热,并加大通氯量,维持在50~60℃进行反应16~20h,经过滤,于130~141℃进行蒸馏,测定料液的相对密度和沸程的一氯化硫含量合格后,制得一氯化硫成品。其

2S+C12→S2C12

副产回收法二硫化碳和氯气经计量后,通过混合器混合然后进入反应器于95~100℃进行反应,反应后的物料进入分馏塔,控制塔顶温度在75℃左右,塔釜温度为120~130℃,回流比为1:1,一氯化硫从塔釜流出至贮槽,作为四氯化碳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回收。其

CS2+3C12→CCl4+S2C12

用途

1.用于橡胶的低温硫化剂和黏接剂。不饱和脂肪酸经一氯化硫处理,可用作耐压润滑剂;棉子油、豆油、菜子油等植物油经一氯化硫处理,可制成一种白色硫化油胶(白刹婆、白油胶)和琥珀色硫化油胶(黑刹婆、黑油胶)用于橡胶工业。还用于石油添加剂。染料工业和有机合成用作氯化剂。化纤工业用于制造织物的整理剂。用于制造杀虫剂。冶金工业用作金、银等贵稀金属的萃取剂。木材工业用作软木硬化剂。国防工业用作军用毒气。

2.硫的溶剂。有机合成中间体和氯化剂。植物油聚合催化剂。

3.用途Friedel-Craft反应制二芳基硫醚。与溴共用制3,5一二溴吡啶。制环硫乙烷,变酮腙成硫酮。

安全信息

危险运输编码:暂无

危险品标志:暂无

安全标识:暂无

危险标识:暂无

文献

[1]F.Lantenschlaeger,N.V.Schwartz,J.Org.Chem.,34,3991(1969) [2]J.Sznuszkovicz未发表的工作.见L. F.Fieser,M.Fieser,"Reagents in Organic Synthesis",Vol.1,Wiley,NewYork,P.1122 1967

备注

暂无

表征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