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竞编号 15AF
分子式 C8H18O4
分子量 210.22
标签 过氧化-2-酮, 过氧化丁酮, Methyl ethyl ketone peroxide

编号系统

CAS号:1338-23-4

MDL号:MFCD00042641

EINECS号:暂无

RTECS号:暂无

BRN号:1759757

PubChem号:24845732

物性数据

1.       性状:无色透明液体

2.       密度(g/mL,15℃):1.053

3.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未确定

4.       熔点(ºC):110

5.       沸点(ºC,常压):284

6.       折射率:1.455

7.       闪点(ºC):50

8.       自燃点或引燃温度(ºC):177

9.       比旋光度(º): 未确定

10.    蒸气压(kPa,25ºC):未确定

11.    饱和蒸气压(kPa,60ºC):未确定

12.    燃烧热(KJ/mol):未确定

13.    临界温度(ºC):未确定

14.    临界压力(KPa):未确定

15.    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未确定

16.    爆炸上限(%,V/V):未确定

17.    爆炸下限(%,V/V):未确定

18.    溶解性:0.1-0.5 g/100 mL at 22 ºC,微溶于水、烃类,溶于醇、醚、酯

毒理学数据

急性数据:人经口TDLo:480 mg/kg;

             大鼠经口LD50:484 mg/kg;

大鼠吸入LC50:200 ppm/4H;

大鼠腹腔LD50:65 mg/kg;

小鼠经口LD50:470 mg/kg;

小鼠吸入LC50:170 ppm/4H;

其他多剂量毒性数据

大鼠经口TDLo:2033 mg/kg;

大鼠腹腔TDLo:273 mg/kg;

致肿瘤数据

小鼠实验TDLo:282 mg/kg;

生态学数据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大气的污染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49.09

2、摩尔体积(cm3/mol):181.1

3、等张比容(90.2K):452.7

4、表面张力(dyne/cm):39

5、介电常数:无可用的

6、极化率(10-24cm3):19.46

7、单一同位素质量:210.110338 Da

8、标称质量:210 Da

9、平均质量:210.2249 Da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1.3

2.氢键供体数量:2

3.氢键受体数量:6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7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77.4

7.重原子数量:14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146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2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性质与稳定性

1.常温常压下稳定,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具有宜人气味  ,易燃,有毒

2.吸入本品蒸气,可刺激黏膜,血中出现高铁血红素。人类口服后能迅速发生虚脱,呕血、长时间胃出血终至死亡。小鼠经口LD50250mg/kg,涂敷家兔皮肤上一小时后呈现强烈溶血现象。滴入家兔眼中,可致缩瞳、角膜浑浊,终至丧失视力。操作人员应注意穿戴防护用具、
口罩、防护眼镜等。
 

贮存方法

1.2-8℃ ,避光,通风干燥处,密封保存

2.铁桶包装,低温存放,贮运中应防火、防晒,严禁撞击。按危险物品规定贮运。

合成方法

1.在硫酸存在下,由甲乙酮与过氧化氢(双氧水)反应制取。经氧化、中和、分离、脱水、静置、过滤,最后加入增溶剂而得成品

2.由双氧水与丁酮制备MEKP是在酸性介质中进行的,反应按下列方式进行:

将双氧水和丁酮加入反应釜中[30%的过氧化氢与丁酮的摩尔比为(1.6~1.9)∶1]加入滴加量为H2O2质量25%的液体催化剂(磷酸,用量以总质量计为20%~30%);边滴边搅拌,并控制温度在25℃左右,置入H2O2加料贮槽中备用。然后按同一摩尔比配好丁酮后置入丁酮加料贮槽中。在合成反应器中置入稀释剂二丁酯启动反应器搅拌器,同时向反应器中加入H2O和丁酮,加料时间需1h左右,反应温度为25℃以下,加料完毕后继续反应一段时间。反应后的产物经液液分离后,废催化剂排放,同时加入内稳定剂和碳酸钠,产品pH值调至5。再加干燥剂干燥至无色透明,过滤除去固体组分,常温下真空脱除残留的水分,即得合格产品。产品的活性氧可达11%,产品收率>95%。

3.制法:

于1L烧杯中加入丁酮(2)217g(3.0mol),冰水浴冷却下慢慢滴加30%的双氧水330g(3.0mol),控制反应液温度在20~25℃,加完后反应液为清亮溶液。于另一1L烧杯中加入30mL(10%)的盐酸,冰浴冷却,搅拌下慢慢加入上面的溶液,反应放热,注意控制加入速度,以使反应液温度在20~25℃之间。加完后再搅拌1h。加入100g氯化铵或硫酸铵,搅拌溶解,盐析出产品。分出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得产品(1)240g,收率82%。[1]

用途

用作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常温固化剂、有机合成的引发剂、漂白剂、杀菌剂

用作不饱和聚酯树脂室温固化引发剂、丙烯酸酯胶黏剂引发剂、乙烯化合物聚合的引发剂、丙烯酯类涂料催干剂等。

安全信息

危险运输编码:UN 3105 5.2

危险品标志:氧化剂 腐蚀

安全标识:S3 S7 S14 S26 S45 S36/S37/S39

危险标识:R7 R22 R34

文献

[1]参考文献:段行信•实用精细有机合成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59.参考书:有机化合物合成手册/孙昌俊,王秀菊,孙风云主编.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8 ISBN 978-122-11519-5

备注

暂无

表征图谱